當餐廳愛上了主題
來源:網絡 編輯:mw
[摘要] 如今,主題餐廳遍地開花,主題餐廳這些年的勃興,一個大的背景就是餐飲的全球化融合。
中國傳統美食講究“色香味俱全”,但在全球化的今天,要想開一家成功的餐廳,光靠色香味已是遠遠不夠了,還要講求“形、器、養、意”,即在菜品的“排盤包裝”、“器皿”、“營養”以及意境、文化內涵上有創新與突破。
這“意”可算是美食七種境界的最高層次了,一道講求意境的菜我們可以稱之為“創意菜”,一個餐廳如果整體都講求“創意菜”,并營造某種意境,我們自然可以稱之為“主題餐廳”。
在我看來,主題餐廳這些年的勃興,一個大的背景就是全球化——餐飲的全球化融合。全球化的前提是信息與交通的高度發達,不同地方之間人們的交流變得空前方便,各地飲食,各國飲食也隨著這股全球化的浪潮變得空前融合。
《晉書?張翰傳》曾記載了張翰因為思念家鄉美食“莼羹、鱸魚膾”而飄然辭官的故事:“張翰在洛,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苑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忘,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要是放在現在,身在洛陽的張翰大人想吃家鄉蘇州的美食,絕沒必要非回到家鄉,在洛陽本地就可以吃到。如果實在想回蘇州老家,也不必辭官,他只需要請兩天假就可以了,搭上飛機或者高鐵,早上出發,當天就能到達蘇州。
如此便利的條件下,各地美食乃至各國美食融匯于一個城市里是自然而然的事,甚至在一條街上你就能吃到幾十種不同的主題美食,比如北京的簋街,成都的寬窄巷子。
主題餐廳說起來神秘,其實很好理解。在前全球化時代,中國就已經有八大菜系存在,加上各地特色菜肴,一些獨特菜式,比如滿漢全席、全羊宴,都可以算是主題,只不過那個時候還是以菜系來命名,不如現在這樣個性與風尚。
作為四川人,對川菜自然是情有獨鐘的,在北京的這些年,川菜對于我,從最早的解饞到現在自己創辦“天下鹽”餐廳的“四川味道”,是個很讓人思考的過程。
天下鹽餐廳的主題是四川人,菜品以我開發的二毛創意菜為特色,加上詩歌、文化的陪襯,個性鮮明,一開張就很受歡迎。我精心制作的“食色讀本”菜譜上,每道菜都配了一句我撰寫的詩歌,比如,我給“番茄豆花魚”配的小詩是:世上有艷福,有艷遇,有艷詩。當番茄遇到豆花,豆花再遇到魚,這世上就有了艷菜。給“五花肉”配的是:有些吻很肥,有些吻很瘦,有些吻像五花肉。
說到詩歌,北京還有家著名的主題餐廳——大董烤鴨,它立志做中國創意菜的標桿,把唐詩宋詞文化融入到菜品中,顯得格調高雅不俗,同時對器皿非常講究,自成特色。大董的菜譜古色古香,文化氣息濃厚,整個菜譜以《風雅頌》分類:“風”是特色菜,“雅”是主體菜,“頌”是酒單。詩詞的運用并不是單獨的發揮,而是與菜品的“形”,以及器物陳設基礎上,提煉出來很切合的“意境”,比如一道“糖醋小排”,配的詩詞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整盤菜的配飾猶如晶瑩白雪下猶自蒼翠挺立的小草,盤間的留白恰似封凍江面上寂寥大石星散,而引出了紅潤中又像撒上雪粉的糖醋排骨,不僅突出了菜的意境美,更重要的是使整道菜的氣象都為之一變。
主題餐廳可以是高雅閑適,也可以是另類刺激的。我見過最刺激的莫過于“廁所”主題的餐廳,名字就叫“便所”,標志是一男一女,很像衛生間的logo,英文名字干脆就是morden toilet。
準確的講,“便所”是把浴廁文化、盥洗間文化融入到餐飲裝飾中,店面大量采用水管、盥洗器皿,浴缸、座便器、小便器等做背景和器皿,比如座椅就是一個馬桶,盤子往往是一個便器形狀的瓷器,還有一些與廁所主題有關的食物,比如形狀極像大便的冰淇淋。“便所”主打西餐便餐,價格不貴,主要瞄準喜愛新鮮刺激的80、90后年輕人乃至學生。
文化重現主題類的,比如紅樓夢主題餐廳,水滸傳主題餐廳。我曾策劃過“金瓶梅主題餐廳”,把古典名著中的餐飲文化挖掘出來,加以復原改造,形成特色。
類似的文化復原主題餐廳還有80后課堂主題,把80后一代上課的黑板課桌、玩具、游戲等作為餐廳要素。還有文革主題、大躍進主題等,都有餐廳實踐。
以食材取勝,比如全驢宴、豆腐宴、全羊宴、全豬宴主題的餐廳。
宗教主題方面的,最著名的莫過以佛家素菜為特色的功德林,也可以算作食材獨特。
比較獨特的,目前還少有人嘗試的是菜式的出奇。我曾策劃過一個釀菜的主題餐廳,里邊所有的菜都是以釀菜的形式出現,不管是煎炒烹炸,最后出現都是釀于一盤,味道融合醇厚,特色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