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市公司華西村五星酒店虧損
來源:網絡
2、“換血”式治療暫停
大股東承諾向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卻遲遲見不到動作。有股民懷疑,是不是大股東華西集團出了什么問題?
不少華西股份的投資者都有類似的想法——之所以對華西股份還抱有期待,并非因為它的主營業務,而是在等大股東華西集團注入優質資產。
股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華西股份與大股東華西集團有著密切的聯系。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孫云豐、總經理李滿良都在華西村、華西集團擔任要職——兩人同為華西村黨委副書記,并分別擔任華西集團紡織品總公司、寶昌化纖總公司的負責人。此外,兩人也都是吳氏家族成員,孫是吳仁寶的孫女婿,李是吳仁寶的外甥。
華西村的高層們一直對外宣稱,上市公司是在資本市場上展示華西村的一個窗口,并提出,要讓華西集團成為優質項目的孵化器、試驗田,待新項目能持續產生利潤之后,再注入上市公司,與股民分享。
1999年上市至今,華西股份與大股東華西集團之間進行了多次資產置換,且基本都是遵循上述的邏輯,試圖讓上市公司的資產不斷優化。
上市之初,華西股份的主營業務是精毛紡,此外還包括了熱電廠、商場、印染等幾項資產。
2004年,華西股份通過發行可轉債,將集團的化纖項目買入上市公司,2005年,又將盈利穩定的碼頭倉儲資產吸收進上市公司。
目前,上市公司持有的3塊金融資產——東海證券、華泰證券、江蘇銀行的股權,也都來自華西集團。
而精毛紡、熱電、印染、商場等早期的資產,幾乎已全數置換出來。吳文通說,之所以這樣置換,是希望“集團把包袱拿過去,把好的東西拿過來”。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最近一次資產置換,是在2011年,華西集團將1億股東海證券的股權注入上市公司。整個2012年,在華西股份主營業務大幅滑坡的背景下,資產置換一直沒有進行。剛剛召開的股東大會,公司方面也沒有提出任何資產置換的計劃。
“華西集團不會對自己的親生兒子都放棄治療了吧。”股東大會上,股東楊先生提出問題:“大股東究竟有哪些資產可以置換,能不能報一報?”
對此,上市公司董事長孫云豐表示,很多項目并非一天兩天,一年兩年能成形,需要有一個孵化的過程,“我們會持續跟大股東溝通,也希望大家給一點時間”。
3、“支柱”變為“包袱”
并村之后,華西村加快了工業擴張的腳步,然而,新形成的產能大多效益不高,利潤堪憂。
華西集團還有哪些優質資產?數據顯示,華西村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524.5億元,可用資金(凈利潤加折舊)30.2億元。
新京報記者在華西村采訪時,不少村民都反映,最近幾年華西的工廠普遍效益不好,有些甚至停產倒閉了。
楊永昌是華西村黨委副書記,也是華西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他告訴記者,鋼鐵產業在華西集團的利潤貢獻率一度達到近50%。但2008年以后,隨著鋼鐵行業整體產能過剩,華西鋼鐵的利潤也越來越薄。
今年3月,記者在村中走訪發現,不銹鋼廠大門緊閉。門衛戴師傅說,不銹鋼廠2012年出現了虧損,今年春節后就停產了。
對此,楊永昌回應稱,不銹鋼廠的停產是事實,去年該廠虧損上千萬,原有的100多名工人分流至華西的其他企業。他還表示,由于行情不太好,一些電爐煉鋼的項目也已經停了下來,但軋鋼的項目還在根據訂單量進行生產,為了節約成本,現在都是“以銷定產”,并非滿負荷生產。
實體經濟過剩產能的形成,也不過幾年的光景。2001年,華西村還在實施并村計劃,將周邊的13個行政村陸續并入,這讓華西村的面積由0.96平方公里擴張到35平方公里,大大拓展了工業的發展空間。
復旦大學教授周怡的研究表明,2002年起,華西村的工業獲得了新一輪大發展,逐步形成8大公司60多家企業。
在眾多的產業中,鋼鐵和紡織成為兩大支柱。然而,僅僅幾年時間,大發展形成的工業產能不僅沒有帶來盈利,還成了華西向服務業轉型的沉重包袱。
在華西股份的股東大會上,有投資者提出:“如果我是管理層,根本就不用經營,把化纖這塊業務關掉就好了。”
董事長孫云豐回應,考慮到監管部門、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因素,工廠不可能說關就關。
楊永昌告訴記者,華西村提出來要建設一座“華西城”,這些鋼鐵企業在未來的5到10年內可能會陸續拆除,讓位于服務業和房地產。
孫云豐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在他看來,像紡織、鋼鐵這樣的傳統產業難有大的前途,不可能再注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真正需要的,還是一些新型的產業,像金融、海運海工這種,但要把它們做起來才行”。
4、培育中的新產業
“內需”一詞在華西村有特別的含義。華西村每年會從村民股金中拿出一定比例作為消費券,以此方式鼓勵村民前往村辦的商場、五星級酒店等場所消費,以“拉動內需”。
吳仁寶四子、華西村現任黨委書記吳協恩上任后提出“華西轉型”的目標,認為要由“體力轉腦力、數量轉質量、傳統轉現代”,實際上就是由工業向服務業進軍,首當其沖的就是進軍金融業。
目前,華西村已經參股多家銀行。
在金融資產之外,華西集團旗下還有旅游、酒店、遠洋航運、海洋工程等服務業資產,這些產業大多還在培育期,尚無法提供穩定的利潤來源。
旅游業是華西村發展時間最久,也是效益相對較好的第三產業。記者在華西村采訪,每天都能見到多個旅行團前來參觀,高峰時期,旅行團的大巴會將龍鳳廣場停得滿滿當當。
吳協恩曾表示,2012年華西村旅游業的毛收入達6億元,游客總數超200萬,且這一數字已經穩定了幾年。
但要想把旅游資產裝入上市公司,似乎也不大現實。
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吳文通表示,上市公司要求資產的獨立性,但華西村的旅游資源大多建在集體土地上,難以裝入上市公司。旅行社沒有太多資產,所有的景點都必須依托華西村,以及華西村的品牌。如果將旅行社注入上市公司,勢必產生大量關聯交易。
耗資30億元的摩天大樓,曾被華西村視為轉型服務業的重要標志。大樓內是按五星級標準建設的龍希國際大酒店,在71層設置了觀景臺,60層有一座純金打造的金牛雕像,耗資3億元。
龍希國際大酒店的副總經理戴立明介紹,酒店2012年的營業收入為1.5億元,如果算上大樓的固定資產折舊,目前還是虧損的。戴立明說,今年受到中央“八項規定”的影響,酒店營收難有大幅增長。
事實上,就在1.5億元的營業收入中,尚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華西村的村民。
2012年,華西村對中心村村民的股份分紅政策做出調整,降低了現金分紅的比例,并將股金的12%作為消費券下發,這些消費券只能在村中的酒店、商場等進行消費,華西村稱之為“擴大內需”。
政策出臺后,不少村民都會選擇全家入住龍希大酒店,而且一住就是一個月。
為了安排村民有序入住,華西村甚至為村民安排了時間表,每個月都有幾十戶的入住安排。在龍希酒店,不時有村民的孩子在大堂嬉戲玩耍,這里已經成為他們新的樂園。
不僅僅是酒店,華西村的直升機觀光、婚慶等服務項目,對“內需”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賴。
在這些產業之外,遠洋運輸和海洋工程(簡稱“海運海工”)成為華西近年來重點發展的新產業。
不巧的是,這幾年恰逢全球航運市場低迷,遠洋運輸方面短期內難以取得可觀的盈利。而海洋工程方面,華西海工公司的副總經理龍晉表示,由于該行業高投入、高技術、高風險,目前尚在投入期,一期擬投入25億元。
華西村的新掌門人吳協恩曾在一個論壇上透露,海洋工程產業近3年來產生的利潤大致是1.5億、1億、5000萬。簡而言之,海工產業尚未形成穩定的利潤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