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餐飲老字號“退市”
“食在廣州”并未成為廣州餐飲老字號的“免死金牌”。廣州市社科院近日發布的商貿藍皮書《2013年廣州餐飲業發展特點及2014年展望》報告透露,從2006年至今,廣州已有16家餐飲老字號停業或歇業。
老字號為何陸續“退市”?報告認為,問題的癥結在于廣州部分餐飲企業品牌意識不強,廣州嶺南餐飲文化特色與優點未能充分展示。統計顯示,作為“吃貨”的廣州人均餐飲消費超過6000元,居國內大城市之首,國內的餐飲百強企業,廣州仍舊僅有2家。
“食在廣州”是廣州的亮麗城市名片之一。目前,廣州市餐飲業經營網點約4.3萬家,全市年人均餐飲消費額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位于國內大城市人均消費額第一位。
而根據市社科院發布的藍皮書對去年廣州餐飲業的總體情況分析時指出,2013年,受成本壓力、物價上漲以及中央下達“八項規定”與“六條禁令”倡導厲行節約、嚴格管理等影響,廣州餐飲業發展速度呈現出低態勢。
具體表現為:2013年,廣州市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896.97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不僅低于全市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其所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3.03%,也比上年低了0.5個百分點。
此外,對比2008年至2013年廣州住宿餐飲業零售額的增長統計數據,2013年廣州餐飲業增速為六年來最低。
“目前廣州餐飲業綜合實力偏弱,大部分餐飲企業仍然奉行傳統、粗放型的經營方式,缺乏統一的現代經營標準,呈現出規模小、單店多、龍頭企業少的特征。”報告指出,據中國烹飪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度中國餐飲百強企業中,廣州只有2家入圍。相比之下,北京占了15家,重慶14家,深圳4家。其中,營業額超過10億元的44家餐飲百強企業中,廣州僅有廣州酒家一家。
在報告看來,從2006年至今,廣州已有16家餐飲老字號停業或歇業的現象說明,廣州部分餐飲企業品牌意識不強,產業鏈條延伸不充分,重產品輕文化。對“食在廣州”飲食文化內涵的挖掘整理和宣傳推廣亟需加強,缺乏對粵菜知名企業、品牌、菜式由來、典故、傳說等歷史文化的收集整理。
此外,美食街區整體運營水平有待提升。目前廣州的美食街區多是自發形成,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不夠完善。與香港蘭桂坊、新加坡克拉碼頭、上海新天地等世界聞名的美食區相比,廣州美食街區在品牌影響、宣傳推廣、營運管理和飲食文化等方面存在差距。
建議
建美食網,發展專題旅游項目
全國點菜廣州吃飯
報告建議,廣州可建設美食集聚區。比如,推動番禺美食大道餐飲集聚區整體規劃的實施,引導知名餐飲企業進駐發展,全面建設番禺美食網,線上線下聯動,構建“全國點菜,廣州吃飯”的餐飲業模式。在越秀、荔灣和天河等區建設夜宵集聚區,發展廣州夜宵餐飲文化。
將美食街區納入旅游經典項目,形成“廣州美食一日游”等專題旅游項目。同時,引導餐飲企業完善產業鏈,向農副產品種植及加工基地、養殖業、批發市場等上游延伸,獲取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鼓勵餐飲業橫向拓展,加強與旅游、酒店、休閑娛樂和會展等行業的融合。
同時,推動電子商務在餐飲業中的應用。引入無線點菜、移動支付、團購、微博和微信等信息技術,促進餐飲營銷模式和服務方式創新。
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