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年凈利潤超4億不差錢 餐飲企業上市仍困難重重
CFP 供圖
在眾多民營企業于資本市場上競相逐利之時,有些企業雖在某一領域占據龍頭地位,卻始終低調運作,過去、現在,甚至未來都沒有上市的打算。在華為任正非看來,這是拒絕資本的貪婪,對方太集團茅忠群而言,不上市就不會失去控制權。
上市還是不上市,這是個充滿博弈的問題。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上市是否是發展壯大的唯一必經之路?資本的力量在背后到底起著多大的作用?如何權衡上與不上之間的利弊,考驗著企業家們的智慧。
時代周報快消版推出企業專題,試圖通過研究這些采取不上市策略的“另類”企業,微觀中國民營企業如何發展的大命題。
特約記者 陸一夫 實習生 洪芷倩 發自廣州
海底撈董事長張勇當年或許沒想到,他會把一家小火鍋店變成遍布國內的火鍋連鎖店。
日前,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公布2014年度本土企業50強巨擎企業,海底撈與小米、順豐等明星企業一同入選。事實上,海底撈的成績有目共睹。據海底撈有關人士介紹,目前海底撈在全國25個城市開設了93家門店,同時連續5年獲“中國餐飲百強企業”榮譽稱號。
2012年,海底撈實現收入人民幣31.27億元,預計凈利潤高達4億元。外界一直猜測,海底撈是否將計劃上市以便取得更大的成功。張勇本人亦曾多次透露上市的愿望,不過均表示“時機未到”。
7月29日,時代周報記者致電海底撈公司,公關人員同樣向記者表示,海底撈目前沒有上市計劃,如果有新的進展將會向媒體公布。
從4張桌子到火鍋集團
張勇是四川簡陽人,技校畢業,現任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從小家境一般的張勇創業路上并非一帆風順,19歲時,張勇本打算拿著第一筆資金去做撲克游戲機的生意,可由于過于相信別人的性格,做了他的第一筆風險投資,買了一塊假金表,被騙去本錢。后來,他開始收油票的生意,“在公路站了幾天,油票一張沒收到卻被人吐了一臉吐沫。”他回憶道。
經過兩次的失敗,22歲的張勇又把眼光轉到了小火鍋生意。果不其然,小火鍋店一開張就在簡陽火起來了。他的第一家店名字并非“海底撈”,而叫“小辣椒”。張勇把“小辣椒”經營得紅紅火火之時,卻感覺這與他的理想并不相符,恰恰在這時又遇到了現在的妻子,他毅然將“小辣椒”結業,成了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敗家子”。
半年的甜蜜花掉了不少的積蓄,1994年,張勇決定重操故業,創建了第一家“海底撈”。
據了解,第一家“海底撈”由四人創建,起步資金僅8000元,其中張勇一分錢沒拿。當時選址在二層樓,店鋪大小僅僅能放四張桌子。
以四川簡陽為起點,海底撈花了20年時間將足跡布滿全國。從四張桌子發展成為今天擁有全國93間直銷門店的大型火鍋連鎖公司
海底撈的成功多少也得益于張勇的性格。他對員工絕對地信任,連服務員都有送菜、打折和免單權。再則是他所創下的“夸張式服務”,力求做到體貼每一位顧客。憑借著這些創新,海底撈逐步發展壯大。
北大教授黃鐵鷹被認為是最了解創始人張勇的外人之一,他撰寫的《海底撈你學不會》一書詳細講述張勇和海底撈的故事。黃鐵鷹曾提及張勇對上市的看法:“我們海底撈是一個平民公司,沒有任何根基,沒有任何背景;現在做這么大,而且會越來越大。生意越大,麻煩越多;如果我們是上市公司,碰到惹不起的人和麻煩,可能就多一層保護,至少上市公司的地位和社會股東也會幫幫我們。”
“不差錢”的海底撈
最早有關海底撈計劃上市的消息來自于四川簡陽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的一則新聞。2012年3月,該網站上披露海底撈上市的計劃—“海底撈公司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22.46億元,納入簡陽實際稅收3800萬元,現海底撈已進入上市輔導期。”同年6月,簡陽市經信局在培育企業上市工作專題會議上透露,包括海底撈在內的6家企業被四川省政府金融辦列入重點改制上市企業。
簡陽市商貿局的相關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雖然海底撈早已完成股份制改造,但目前沒有海底撈計劃上市的相關消息。他回憶稱,5年前簡陽市商貿局曾對海底撈進行上市輔導工作,不過隨后就再無進展。“我們當然希望海底撈能成功上市,不過目前IPO排隊的企業數量太大,而且估計海底撈手上擁有充足的資金,所以在上市方面不太積極吧。”上述人士說道。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海底撈營業收入達22.46億元,凈資產7.25億元,凈利潤2.92億元。2012年,海底撈實現收入人民幣31.2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4%。按照2011年13%的凈利潤率計算,海底撈2012年凈利潤高達4億元,相當于同期全聚德的2.7倍。
值得注意的是,以海底撈為代表的火鍋店成為近年國內經營低迷餐飲業中的一大亮點。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餐飲百強企業分析報告》數據顯示,餐飲百強的增速首次低于全國餐飲收入平均水平,凈利潤下降的企業高達42家。但火鍋業是唯一出現單店收入、凈利潤率等正增長的行業細分領域。
張勇曾經表示,2009年,海底撈的稅后利潤率達到18%;2010年,盡管人工和原材料成本大幅度提升,但仍能超過16%。業內人士分析,原材料的成本控制和員工流失率低是海底撈高利潤率的關鍵原因。
據了解,海底撈已在北京、上海、西安、鄭州四地建立大型現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個原料生產基地,形成集采購、加工、倉儲、配送為一體的大型物流供應體系。
上述業內人士還透露,餐飲行業的員工流失率為20%-30%,部分甚至會達到50%。相比之下,海底撈的員工流失率控制在10%以下,有效節省因員工“跳槽”帶來的無謂成本。有趣的是,張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多次強調人力資源對餐飲企業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能把這個人力資源體系打造好的話,它會形成一種自下而上的文化。我認為這個可能會成為海底撈未來的一個核心競爭力。”張勇說。事實上,海底撈員工的薪酬在行業內屬于中等偏上水平,而且有完善的晉升機制,絕大多數管理人員包括店長、經理都是從內部提拔上來的。此外,員工的子女上學、父母有病等都有對應的“福利”。
中投顧問酒店餐飲行業研究員嚴明航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海底撈上市將面臨三大風險。“其一,季節性風險,火鍋一般冬季為旺季,夏季為淡季;其二,食品安全風險,食品安全是餐飲業普遍面臨的重要風險;其三,潛在競爭對手,雖然海底撈目前在火鍋市場的市場占有率較高,但是不排除出現新的進入者瓜分海底撈市場份額。”
餐飲企業“上市難”
張勇曾表示,有計劃將海底撈上市,但還不確定在哪里上市。張勇認為,目前并不是上市的最佳時間,他指出有些中國企業上市后幾乎馬上就失敗了。“等商業模式能夠盈利并可以更輕松地復制后,海底撈才會上市。”
不過,目前國內餐飲業上市公司的數量少得可憐。據統計,已在A股上市的餐飲企業只有三家,分別是西安飲食、全聚德和湘鄂情。另外,味千拉面和名軒控股選擇在香港上市,鄉村基則在美股上市。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在7月1日公布的IPO終止名單中,排隊近2年的狗不理集團赫然在列。早在2012年,包括俏江南、廣州酒家集團、順峰飲食酒店管理、凈雅食品、狗不理等數家餐飲食品企業先后計劃IPO。不過這些擬IPO餐飲企業,目前多數已經選擇主動撤回材料,僅廣州酒家集團在排隊候審中。
嚴明航指出,餐飲企業IPO的劣勢主要是需要將自身的重大決定公之于眾,同時業績壓力較大。“真實營業收入難統計,管理水平不高,是餐飲企業IPO的主要障礙。”
一名不愿具名的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餐飲公司數量偏少的原因主要是財務和管理問題。“餐飲公司賬目透明度不高,在采購環節價格一般是進行口頭商定,而且索要發票消費者的比例不高,這造成餐飲企業在統計營業收入時可能會與實際情況產生一定差距。”她表示,類似海底撈這樣的大公司,至今不上市的原因除了與當前IPO排隊企業過多有關之外,還與其標準化程度較低有關。
嚴明航亦持相同的看法,認為標準化管理不強導致餐飲企業上市難。“海底撈的服務是其核心競爭力,但是服務的可復制性并不強,僅靠資金難以推動,更多的是需要靠人才和時間。海底撈上市后勢必會迅速擴張,在管理能力不足時,實際上對企業整體發展不利。”
近年來證監會和港交所均對餐飲企業的上市門檻進行了調整。2011年證監會已提高國內餐飲及加盟連鎖企業IPO上市標準,將擬上市餐飲企業的年利潤標準由3000萬元人民幣提高至5000萬元,對上市餐飲企業增長率、凈資產、盈利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香港交易所亦在2013年1月在其網站上掛出《香港交易所登載有關從事餐飲業務的申請人在上市文件中的披露的指引信》。在指引信中,港交所對欲在港IPO的餐飲企業披露文件提出了新的七大要求,包括:“供貨商、“食材來源及其價格”、“同店銷售額及桌/座流轉率”、“現金管理”、“商標”、“擴充”、“定價政策”,以及“食品安全質量監控及投訴”—這意味著有意赴港上市的內地餐飲企業將變得困難重重。
早在2012年,時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曾公開力挺餐飲企業上市:”餐飲服務業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小視,資本市場在餐飲業發展過程中理應發揮資本助推器的功能。”同年5月,證監會發布《關于餐飲等生活服務類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信息披露指引(試行)》,這些利好消息都被業內認為餐飲企業上市有望得到放行的重要信號。不過時隔兩年,仍未見有新的餐飲企業在國內上市,距離最近一家餐飲企業湘鄂情上市亦過去五年時間。
“投資者最擔心的是,一旦出現食品安全的負面報道,對一家餐飲企業來說將造成致命打擊,國內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令餐飲企業上市的前景蒙上陰影。”上述證券分析師說道。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