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建平 南昌獨一處壽福城餐飲有限公司 董事長
鄔建平劉雪英:“獨一處”的故事
說起“獨一處”,南昌人無人不曉,但若問“獨一處”老板是誰,人們對身家過億的董事長鄔建平和總經理劉雪英夫婦卻知之甚少。其實,創建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經歷風雨的“獨一處”,如今已逐步發展成為擁有南昌“獨一處壽福城”等七家不同檔次規模的餐飲集團,“獨一處”是江西省私營餐飲業的“巨無霸”。
5000元起家
鄔建平出身廚藝世家,從小性格?斂,但天資聰明,對廚藝悟性極高。17歲開始師從名師涂立波學藝,18歲即開始上灶,并在業內做得風生水響,以他的心性悟性和瓷實的為人風格,漸漸有了知名度。20歲在當時南昌市“北味時鮮樓”工作時便身懷絕技。
鄔建平與劉雪英婚后,他因技藝超群,被中建路橋公司選中公派到伊拉克做廚師,這一去就是兩年。有一天,他接到妻子劉雪英的電報,說妻子患乳腺癌,急需開刀。思念親人的鄔建平心急如焚地踏上了回國航班。
妻子病痊愈后,鄔建平到一家私營餐館打工,做兼職廚師,那時私營餐館還不多,人氣很旺,客人常常找不到位置吃飯,因此打工收工很不錯,這種情景使鄔建平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手藝是如此值錢,隱約萌發了開餐館的念頭。但鄔建平屬于那種性情沉穩的人,不是萬事俱備,不會顯山露水。而劉雪英不同,她是那種性格大方,頗有主見,而敢做敢為的女子。
1988年10月,鄔建平又被選上公派到法國駐西德大使館做廚師。獲悉這個消息,有過分離的痛苦的家人一致反對他再度出國。
劉雪英深情地凝望著丈夫:“你有那么好的手藝,為什么我們不自己開個小餐館呢?”鄔建平搖搖頭:“拿什么開?你這一病,積蓄都花得差不多了。”“我們可以找家里人商量商量呀。”“再說丟掉鐵飯碗,白手起家,家里人會怎么說?” 鄔建平顧慮重重。那時南昌作為內陸城市,人們的思想還是比較保守,求穩心態是一個普遍心理特征。
于是,鄔建平夫婦把想法告訴了家人。沒想到家人都很支持,東拼西湊借了5000元,劉雪英風風火火,一手操辦,就在南昌市丁公路租了一家店面,開了一家夫妻小餐館,取名為“知味餐館”。餐館店面很小,20多平方米,只能擺5張小桌子,條件十分簡陋,連門都沒有(當時買一副卷簾門要上千元,他們買不起)。
10月的南昌還是炎熱天,鄔建平夫婦在簡陋的餐館里招呼著客人,鄔建平掌勺,妻子劉雪英買菜洗碗,既當服務員又做勤雜工。雖然剛開張,客人少一些,但鄔建平夫婦很投入,以誠待客。
夫妻二人起早貪黑,慘淡經營,為招徠顧客,他們只要有要求,一元錢的生意也做。就是這樣,還有一些客人不理解個體戶。有一個李姓的顧客飯后索要發票,可那時個體戶還沒有啟用發票,他們與其他個體戶一樣只有統一的個體收據,任憑劉雪英怎么解釋,都無濟于事,那人將收據往劉雪英臉上一摔,一頓怒罵。她委屈地躲到后廚哭了。
而這種因社會普遍看不起剛剛興起的個體戶而使劉雪英受辱的事,真是家常便飯。哭完出來,劉雪英還得強裝笑臉,面對顧客……
這還不算事,最令鄔建平夫婦難過的是,日日一天天過去,一個月下來,生意依然冷冷清清。他們開始焦慮不安了,甚至可以說有些恐慌了:5000元,這在80年代可不是小數目,這打了水漂可怎么辦?晚上,夫妻倆躺在沒有門板,用餐桌拼成的床上越想越害怕,常常流淚到天明。北味時鮮樓的工作也已辭了,退路沒了,夫妻兩開始感到茫然失措……
看著別的餐館生意興旺,他們卻望穿秋水,也不知何時生意能紅火起來。真有些找不著北的感覺。
餐館變酒樓
接下來的一次機遇,不期而至,改變了鄔建平夫婦的艱難處境,也改變了他們的人生命運。
1988年12月底,一次全國的鋼材貿易洽談會在南昌召開。南昌客流量驟增,餐館酒樓異常火爆,鄔建平夫婦的“知味餐館”也不例外,7天便收入5000多元。這是鄔建平與劉雪英掘得的第一桶金。這使他們第一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更加投入了。
那時因為天冷,有一個顧客對劉雪英說:“老板娘,菜吃到中途就涼了,能不能想辦法熱熱?”
這可讓劉雪英犯難了,這么多客人,這么多菜,可不像家宴方便呀。但顧客既然提出來了,就得想法子。想來想去,情急之中,劉雪英突然想到了閑放后廚的煤油爐。
于是劉雪英把煤油爐往飯桌上一放,把沙鍋往上一架,涼菜往里一倒,奇跡出現了:顧客普遍反映,菜好吃極啦!
鄔建平畢竟是鄔建平,他就受顧客這種靈感啟發,創造性地適時推出了膾炙人口的一道佳肴“知味雞”。“知味雞”因吃的人多了,便一傳十,十傳百,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一道名菜,人們趨之苦騖,生意紅紅火火,鄔建平夫婦把二樓也租了下來,擴大店面,經營面積翻了一倍,且裝修了幾間小包間。
當時家人還擔心步子邁得大快了,會有風險。沒想到“知味餐館”從此一發不可收,每天吃飯時間都場場爆滿,許多找不到位置的客人就站在廚房里吃,這場面,令鄔建平夫婦感到有些始料不及,兩個月下來,已凈掙六七萬元!
鄔建平夫婦一夜間成了“萬元戶”,常常高興得睡不著覺。一天晚上,夜闌已深,劉雪英偎在丈夫懷里,輕聲說:“現在生意好了,那么多找不到位置的客人就站在廚房里吃,我想是不是可以另租店面,把規模擴大點上個層面,怎么樣?”
鄔建平點頭說:“是啊,不能再委屈顧客了。但我想……這事也得慎重點,規模一大,我怕這“知味雞”一個品牌鎮不住場面呀。” 這我不管,你可是大師傅,‘留過洋’的人,這點事辦不好,還開什么店!” 劉雪英嗔道。 說著兩夫妻都笑了,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恰在這時,對面某單位一家面積挺大的酒樓,因經營不善,面向社會招租。劉雪英與丈夫合計,拿出五萬元,租下店面,一改家庭小作坊式經營,逐步轉變為管理型的餐飲酒樓。“知味餐館”升格為“知味酒樓”。這種常人看似簡單的升格,卻開始顯露出鄔建平不凡的廚藝和劉雪英不俗的商業能力!
海鮮定乾坤
一年后的一個夏日,鄔建平夫婦到廈門旅游,來到一家酒樓吃海鮮。劉雪英見偌大的酒樓人滿為患,開始怦然心動,突發奇想:南昌是個內陸城市,想品嘗生猛海鮮的人肯定很多,市場潛力很大,而目前南昌還沒有一家吃海鮮的去處……
劉雪英越想越激動,干脆結束旅游,挽著丈夫沿街挨個考察起海鮮樓和進貨渠道來。
這個大膽的想法,使鄔建平夫婦振奮了。回到南昌,鄔建平就開始結合考察的實際,研究起菜譜來,而劉雪英則緊鑼密鼓地從廣東、福建、海南等地聯系海鮮貨源,空運至南昌。
不久,劉雪英將“知味酒樓”改名為“獨一處河鮮美食中心”,取獨此一家之意,一舉推出了六十余個品種的海鮮,琳瑯滿目,不僅使南昌人大飽口福,而且從此結束了南昌人在家門口吃不到海鮮的歷史。
這種專買店形式的全新經營理念,不僅使獨一處卓顯特色,更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流,“獨一處”的名氣在南昌市民中開始不脛而走。一舉奠定了它在南昌私營餐飲的鰲頭位置。
1994年,鄔建平夫婦逐步完成了創業初期的原始積累,身家有數百萬之巨。
但鄔建平夫婦沒有滿足,他們很注重餐飲業的市場定位。劉雪英獨具慧眼,她看到了工薪階層是一個巨大的消費群體。她認為,海鮮城的消費檔次較高,應開設了一家家鄉餐館,以適應大眾化消費群體需求。
1994年,“獨一處家鄉菜館”在南昌開業,果然又一炮走紅。工薪階層和家庭朋友聚餐的食客將六十個臺面的小菜館天天擠得爆滿。而且多年來,人氣旺盛,生意經久不衰。
打造“巨無霸”
“獨一處河鮮美食中心”、“獨一處家鄉菜館”的成功,為“獨一處”品牌的打造贏得了很好的口碑。進入世紀末,南昌人的生活大幅度提升,以及業內竟爭日趨激烈,一種品牌意識也開始在鄔建平夫婦心中油然而生。
在劉雪英的極力推動下,1996經過近半年的籌劃、選點、設計,鄔建平夫婦投資1000萬元,在南昌新開發的桃苑大廈,又開設了一家大規模的海鮮酒樓“獨一處海鮮城”,擁有40多個包房,50張散臺,KW音響設備一并齊全,成為當時南昌餐飲業的一大亮點。
1997年初,“獨一處海鮮城”以它最新潮的風貌、最高雅的格調、高檔次、高品味和大規模開放式經營模式對外營業。那時“獨一處海鮮城”由于地處偏僻的郊區,宣傳力度不足,開業之初一個月,生意異常清淡。夫妻倆開始心驚肉跳了:這么多年苦心經營,才有這千萬身家,難道就這樣毀于一役?
鄔建平夫婦又一次陷入了迷茫和痛苦之中……有一天深夜,精神快要崩潰的鄔建平甚至埋怨起妻子來:“這回你這是真把我手腳都斬斷了!”說著夫妻竟抱頭痛哭……面對這種可怕的令人不敢想象的局面,誰不心痛呢?
好在這種局面沒有持續多久,春節到了。節日里,愛熱鬧愛新鮮的南昌人似乎一夜間發現了“獨一處海鮮城”似的,蜂涌而至,把門都給擠爆了,鄔建平夫婦日進萬金,喜笑顏開……從此,這邊風景也好,紅紅火火。
2002年,鄔建平夫婦在南昌滕王閣前門右側投資1700萬元開設第五家餐飲酒樓“獨一處壽福城”,經營面積達6000平方米,豪華氣派、格調高雅、可同時容納1500人就餐,并成立鄔氏獨一處餐飲有限公司,打造江西餐飲業的“巨無霸”。
鄔建平夫婦再投巨資在南昌興建“鄔氏獨一處希爾頓國際大酒店”,一座高28層樓的五星級賓館在南昌濱江大道上矗立。鄔建平夫婦也將把餐飲公司做得更大更強,直至發展到全國其它城市以及海外,最終實現獨一處的集團化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