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遠程視頻聚餐:穿越空間的火鍋聚餐
發布時間:2012-02-24
[摘要] 眼下本應是餐飲行業的淡季,然而,來自海底撈的一個營銷活動,讓餐飲市場再起波瀾,海底撈再一次聚焦消費者和媒體的眼球。
海底撈營造的逼真的視頻聚餐系統,不僅僅為商務人士和親朋好友提供了一個實時的遠程會議和歡聚場景,還擊碎了那些以“我很想請你吃飯,但我現在外地”來逃避飯局的“假惺惺的借口”。
“明天上午你在北京嗎?我想請北京的同學吃飯。”
“你來北京了?那我要準備出差去了。”
準備出差?這是周先生和他同學之間的玩笑話:自從他落下“每到北京必把人家吃窮”的段子之后,他的同學就經常這么調侃。
“其實我是在上海請你們吃飯。”
如在現場
“人類已經無法阻止”的海底撈再次將大家的想象力甩在了后面。這一次,他們把視頻會議技術搬到了熱氣騰騰的火鍋前:借助三塊60英寸的高清屏幕,實現了兩地的顧客在包間里面對面聚餐。不過,目前這項服務還未全面鋪開,僅在上海長壽路店和北京王府井店提供。
新服務在餐費上倒沒有額外的負擔,只需多支付每小時100元的“視頻系統使用費”,雙向收費,這還是在店方在2月份“試運行階段”打了五折的。當然,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由上海店或者北京店埋單,只需要服務員在視頻中溝通一下即可。
生意異常火爆。在2月29日前,所有的視頻晚餐早已被訂完,午餐也爆滿。因為知道海底撈的這個新服務有點晚,在上海工作的周先生只訂到了一個尷尬的時間:2月12日,周日上午10點到11點半,一個早午餐的時間。
走入提供視頻服務的智真廳,周先生總覺得它像KTV歌廳:靠墻擺放著一個四人沙發,緊挨著是玻璃茶幾,對面是一張大理石餐桌,餐桌對面則是三個超大屏幕,屏幕上方是三個攝像頭。
看見周先生進來,北京的李先生一家三口還有唐先生在屏幕中正向他打招呼。周走向屏幕,觸摸了畫面中五歲小女孩的鼻子。她睜著大眼睛,挑起濃眉毛,驚奇地看著對面,尤其是當上海的服務員歡歡跳舞耍撈面的時候。
一顰一笑,如在現場。
打破空間阻隔
視頻會餐的預訂火爆多少和海底撈2月2日發出的一則介紹該服務的微博有關。現在,這則微博已被轉發了兩萬多次,評論四千多條,更有不少網友在網上曬出了他們的用餐體驗,并奉上照片,聲色并茂。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微博營銷的成功案例,尤其是在媒體的爭相報道和“顧客自發的口碑傳播”后。
其實這場“營銷秀”背后的高科技算不上新鮮。硬要說有什么驚奇,那是海底撈首次把視頻技術應用到了餐飲行業。
不過,對海底撈而言,這次嘗試與以往不同,它是一個用技術增進服務的創新。事實上,從去年6月起,海底撈就開始運作此事,直到今年2月才在兩個試點推出,不難看出,海底撈的這次嘗試異常謹慎。
海底撈公關負責人說,決定企業發展的因素很多,“但重要的是創新”,“在信息化時代,我們使用不同科技的產品,想力所能及地為顧客提供不同的用餐體驗”。
海底撈的這個新業務,在技術上的投入成本,除了智真技術需要的軟硬件,還有人力培訓。京滬兩地智真廳各有一個專門的服務員專職服務。比如上海店服務員歡歡除了能熟練操作設備外,還會說英語。盡管視頻聚餐服務的成本與收益,海底撈方面“暫無更多數據或信息提供”,但起碼成效初見,比如預訂早已經排滿。
海底撈的這項新服務,自然有著清晰的市場需求:定位于商務人士視頻會議和親朋好友的聚餐。對于那些以吃飯為主的公司年會來說,智真廳可以為他們省下了大把的往返機票。而對于眾多被時空束縛以及一張該死的春運車票阻隔的都市人來說,它提供了一個和家人真實相聚的機會。
讓服務員歡歡感觸深刻的是元宵節那天,上海這邊爺爺奶奶帶著孫子,北京那邊是孩子的父母和岳父母,一家人在這里見面、聚餐,很溫馨。
畢業七年多以來,周先生從黃河北岸走到珠江邊,再來到黃浦江,同學也彼此天南海北。偶爾,他們也會在電話中說:“哎呀,我很想請你們吃飯,但我在上海啊。”這被通常認為是“假惺惺的借口”。海底撈的這項服務在他看來,也蠻可惡的:它擊碎了這種借口。周先生說,他必須要馬上想一個新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