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是個坑:餐廳榨干血汗也未必能填平
發布時間:2015-06-04
當你選擇了免費的軟件,你也同時接受了自主權利的匱乏,坐視個人電腦淪為免費軟件相互提示對方不兼容的桌面戰場;
當你選擇了免費的內容,你也同時接受了信息品質的匱乏,并致使信息過載始終困擾自身,疲于付出大量時間甄別和篩選信息。
當你選擇了免費的商業模式,你也同時接受了盈利能力的匱乏,實際上把人性的惡放大到極致,而且沒有約束。免費模式破壞了整個產業鏈的生態環境,它是一種竭澤而漁的模式!
免費模式實際上把人性的惡放大到極致,如果沒有約束,最后會形成全系統崩盤,這是今天中國商業構建應該破除的迷信!
不久前,一段視頻在網上瘋傳,云南一女導游因所帶游客購物過少,大罵游客沒良心,引發輿論一片聲討。
上自旅游總局,下至地方政府,都對她進行了嚴厲的處罰,好像所有的罪責都在這個導游身上,如果我們社會僅僅停留在這樣的認知上,那這個社會也太淺薄和無知了。
一個導游本是以服務客戶為天職,她卻到了一種忍無可忍,甚至開口辱罵的地步,而且罵得那么難聽,甚至帶著威脅,那她背后有多少傷感、委屈和憤怒?她到底在控訴什么?
1元旅游團、超低價旅游團,或者說免費模式讓整個旅游行業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因為免費模式破壞了整個旅游產業鏈。
我們來剖析一下——
首先,免費旅游對于消費者來說,表面上是很開心的。但是旅游公司怎么生存呢?導游費誰出呢?機票費誰出呢?住宿、吃飯總要有人給錢吧,錢從哪兒來呢?不是說“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嗎?但最后的豬仍然是消費者。
免費模式所造成的嚴重后果使得旅游整個鏈條都不滿意。
旅游公司不滿意,因為這種超低價競爭使得他們難以贏利甚至生存都成問題。
導游不滿意,因為旅游公司為了壓縮成本一定降低導游的基本待遇,導游只能靠購物的抽成為生。
航空公司不滿意,因為旅游公司一定拼命壓低游客的機票價格。
旅游景點不滿意,因為靠低價吸引來的游客一定不愿意多買東西。
消費者最終也不滿意,因為導游為了生存,一定想盡辦法讓他們購物,自己都吃不飽,哪有心思考慮游客的旅途體驗;旅游公司為了壓縮成本,一定選擇晚上的航班、最差的賓館、最便宜的飯菜;而且最后這個錢仍然要消費者來買單,這一刀下去就不是削你一塊肉,而是砍斷你一條腿,所以旅游體驗一定是極壞的。
旅游公司不滿意,導游不滿意,航空公司不滿意,旅游景點不滿意,最后消費者也不滿意,這就是免費模式帶來的最終結果。免費模式實際上把人性的惡放大到極致,而且沒有約束。最后就會形成全系統崩潰,全系統不滿意。免費模式破壞了整個產業鏈的生態環境,它是一種竭澤而漁的模式,把水抽干了,把魚吃掉,是不可持續的!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免費模式已經成了一種時尚,似乎任何商業模式不跟免費沾點邊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講,但這種模式發展下去將非常有害。
看似免費的東西,實際上你要付出巨大的機會成本。
比如你有機會吃一頓免費的午餐,你一定會遇到額外的門檻,如要提前預訂,要接受既定的菜品等等,你需要付出的機會成本就是時間以及忍受不想吃的菜品的成本。
免費模式是無法持續的,最多是短期的噱頭,它最終一定會導入一個付費模式,因為沒有一個商家能靠免費讓自己生存下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所有免費都是陷阱,因為它違背經濟學最基本的商業邏輯!
其實,這次事件在旅游行業中早已屢見不鮮,這也是許多其他行業亂象的滄海一粟。免費模式帶來的一系列商業生態問題以及由此催生出的各種奇葩事件,如不深入根治,只會讓這類事件一再上演。
免費模式像一個瘡,已經長到讓人忍無可忍的地步,這一事件的爆發正如同瘡里的膿被擠了出來,被人們所看到。
我們中國營銷一定不要建立在陷阱的基礎上,而要建立在為消費者老老實實服務,提高品質和價值的基礎上。如果我們完全把免費當成救命稻草,那么中國商業將變得一塌糊涂、一地雞毛!
來源:銷售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