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廣場真的過時了嗎?大食代接連關店!
發布時間:2016-12-14
繼今年六月份從北京西單老佛爺百貨地下一層撤出后,日前大食代位于杭州萬象城的門店也被證實關閉,門店前的提示語還顯示,消費者可持萬象城大食代的充值卡到L2服務臺咨詢辦理退卡業務。
1 閉店或與自身品牌定位相關
食代與所在購物中心的定位不相符合造成的結果。
事實上,大食代的定位是白領飯堂,或者說是升級版的單位飯堂,會比單位飯堂要精致和豐富一點。但是和大型購物中心里的休閑餐飲或者特色餐飲消費相比,無論是規模上還是檔次上還是有一定差距。
而商場方面也認為大食代無法吸引高品質、高消費的群體,于是,出于對消費力、形象升級以及錯位競爭等的要求,低端的業態可能就會被調整掉。
凌雁管理首席咨詢師林岳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選址也可能成為大食代目前的問題之一。“比如,開在廣州的太古匯大食代門店,太古匯本身的定位都是一線奢侈品牌,而大食代里面如麻辣燙、快餐、肉夾饃之類的菜品,可想而知是吸引不了這些人群的,這種定位更適合二三線商圈的購物中心。”
2 經營和服務導致消費體驗面臨挑戰
傳統購物中心不好做,引入更多的餐飲品牌,這本來就是當下發展的趨勢。林岳也強調了這兩種業態相互依存的重要性,“餐飲街像是商場的標配,誰缺了對方都很難生存,因為購物中心可以帶來人流量,餐飲借助商場人流,而商場借助餐飲的人氣。”
盡管開放式食閣容納了各種各樣的美食,實際上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特定的、精致美食是做不了的,只能做一些粉、面,川湘類的快餐等,真正追求純正的地方美食的人群,也無法吸引的。”
而在大食代的廣州太古匯店也發現,店內還是不能使用現金消費,也不能使用支付寶等手機支付方式,必須要統一辦理大食代消費卡,而這對于一些怕麻煩的消費者而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他們的消費念頭。
更值得警惕的是,外賣O2O的流行,外加上門服務的便利以及高額補貼的沖擊,也可能成為大食代關店的原因之一。連鎖加盟專家李維華說,隨著“懶人經濟”或者“宅經濟”的影響,喜歡訂餐的人越來越多,由于百度外賣、餓了么等外賣點餐APP的分流關系,也必然會影響大食代這種食堂消費。
3 品牌的改造與升級更新
“消費者正在變得越來越挑剔。現在的消費主力是80后和90后,消費特點和需求與60后、70后完全不同。”李維華認為,如今好東西見多了的消費者對餐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那些曾經“填飽肚子”式的餐飲文化,反倒是跟不上他們的節奏了。
實際上,對于品牌老化,大食代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開始了一些嘗試。比如,今年年初,大食代華北區總經理王寅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他們正在研發一套手機APP自助點餐系統,公司白領可以不需要買卡,只需提前在手機上選好產品、確定取貨時間,然后在大食代掃碼取走餐食。
除了對抗外賣O2O,大食代還希望此舉能提升顧客滿意度和商戶翻臺率。????至于店面改造方面,大食代在上海美羅城門店經過半年的改造,店內風格開始主打“上海老街風情”,而在商家進駐上,也做了調整:引進了上海杏花樓旗下8家企業共10個老字號品牌,包括沈大成(揚州飯店)、功德林、小紹興(小金陵)、德大西餐、洪長興、大壺春等。
除了老字號品牌外,還包括一些受到歡迎的民營個體餐飲品牌,如富春小籠。但是,在國內其他的絕大多數門店,這些改造尚未開始。
此外,它還寄希望于自營餐飲品牌帶來的效應。大食代早前曾透露,正計劃陸續將自營的餐飲品牌引進中國市場,開設獨立門店。比如,三巡海南雞飯,就是大食代從其大本營新加坡引進的自營品牌它還計劃,未來在上海南京西路的大中里店,創立一個有著小南洋風情的全新的餐飲品牌。
盧文曦還是認為,大食代店內的商家可能需要常換常新,“最好有一個網紅店,像上海前一段時間流行小龍蝦飯,很能吸引人流。建議引進一些符合年輕人消費觀念、跟隨潮流且價格不是很貴的店,比如今年是這種類型的店,明年又換一種店。”
而林岳的建議則是,大食代可能需要去改變原有的模式,“現在(的商家)是多而雜,未來希望是少而精。”這意味著,精簡原有的進駐商家的數量,留下一些比較時髦的、受歡迎的。
此外,服務和用餐環境也要跟上發展步伐,以此提升消費者用餐體驗。對于是否引進更多本地特色餐飲這一點,林岳倒不這么認為,但他覺得,“可以運用更多的主題,比如結合時節和時令,而在當下便可以是冬至進補主題等。”
來源:來源: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