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后,喜茶又被抄了,餐飲業(yè)的山寨風還要吹多久?
發(fā)布時間:2017-06-26
昨天,喜茶在北京召開發(fā)布會,宣布了自己的進京戰(zhàn)略。
然而,早在一個月前,就有北京網(wǎng)友在朋友圈中曬出自己買到的“喜茶”照片,并附文字表示自己終于在北京買到了紅極一時的喜茶。
但很快就有人指出,正牌喜茶當時在北京還沒有門店,她買到的是山寨貨。
后來也被證實,那其實是一家叫做“酷道喜茶HITEA”的仿冒品牌,不僅LOGO和店招與正版喜茶“撞衫”,連內部裝修、服務員裝束等都與正牌喜茶如出一轍,其工作人員更是理直氣壯地表示自己就是網(wǎng)上那家“很紅”的店,從南方進入北京,是北京的第一家“加盟”店。
這種用含糊不明的說辭進一步套路消費者的行為可以說是非常令人不齒了,但上網(wǎng)一搜,發(fā)現(xiàn)這樣的店鋪還不止一家,什么HITEA、HEEKCAA......
想當初皇茶正是不堪山寨之擾,迫不得已更名喜茶,結果抄襲者卻如同跗骨之蛆一般甩都甩不掉,甚至還有倒打一耙說HEYTEA抄襲自己的,整個事情看下來可以說是非常開眼了。
為什么抄襲、山寨現(xiàn)象屢見不鮮?
1.降低風險與成本
在很多人看來,山寨是一條成功的捷徑。
不需要為了餐廳的裝修設計、菜品設計、桌椅擺放等等事情費腦細胞,更不用因為消費者對新店不買賬而擔驚受怕。
他將別人從頭抄到腳,成為別人的影子,不僅能分一杯口碑與人流量,還不用承擔一系列未知的風險,沒有多余的成本浪費。
別人走了很多彎路才有今天的成就,他靠著抄襲,一步到位。
2.社會現(xiàn)象已經(jīng)形成
中國作為一個山寨大國,抄襲現(xiàn)象屢見不鮮,山寨產(chǎn)品以其低廉的價格為大眾所喜歡。
曾經(jīng)一位計算機專業(yè)老師告訴必讀君,中國人所使用的的Windows系統(tǒng),80%都是盜版。
商人總是趨利的,山寨降低了成本,價格上自然會有一定的退讓;而我們消費者從來都講究貨比三家,性價比高的自然得勝。
3.管制上存在漏洞
其實這些現(xiàn)象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存在,山寨的好,老外也懂。
喬布斯曾公開表示:“如果需要,我會用我最后一口氣,用蘋果在銀行的400億美元去糾錯。我要毀滅安卓,因為它是偷來的產(chǎn)品。我愿意為此來一場熱核戰(zhàn)!”
但為什么其他國家山寨現(xiàn)象并沒有泛濫?
因為在日本和歐美一些國家,對商標注冊有非常嚴格的規(guī)定,且如果發(fā)生侵權事件,對侵權方的處罰力度也很強,當?shù)芈蓭熞彩謽芬饨邮障嚓P的案件。
反觀中國,由于工商執(zhí)法部門的懲戒力度有限,走行政執(zhí)法的過程歷時較長,相比侵權的低成本、低風險,原創(chuàng)者的維權成本更高,維權效果難以保障 ,抄襲者的犯錯成本很低。
4.從業(yè)者品牌意識薄弱
對于正值上升期的品牌而言,山寨仿冒店如病毒般蔓延。
以前段時間與喜茶齊名的鮑師傅為例,意外走紅后,“金典鮑師傅”、“至尊鮑師傅”等山寨門店層出不窮。
正牌鮑師傅的創(chuàng)始人認為根本原因就是他們對建立品牌的意識不強,2003年剛成立鮑師傅時根本沒人想到要去注冊商標,但直到后來山寨者越來越多,鮑才勝才意識到商標的重要性。
試想一下,若是有一家山寨門店提前注冊了鮑師傅的商標,那鮑師傅這近十年的時間里豈不是一直在為他人做嫁衣裳?
5.對商標注冊信息的不了解
我國對于商標注冊有很多讓人無奈的地方,比如相關商標的注冊時間較長,其滯后性可能會讓假冒者乘虛而入 。
再比如《商標法》明文規(guī)定:“注冊商標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shù)量及其他特點,或者含有的地名,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 ”
這也是當初為何綠茶無法注冊商標,山寨店鋪都開出加盟店了正主卻難以維權的原因所在。抄襲終究是紙包不住火
2016年正牌綠茶將9家山寨餐廳告上法庭,美團點評全面終止與被告餐廳的合作;
2014年海底撈將4家山寨餐廳告上法庭,最終判定侵權餐廳要在調解協(xié)議簽署后一個月內規(guī)范整改經(jīng)營行為,停止商標侵權行為,同時還需支付被上訴人5萬元至5萬8千元不等的賠償金;
2013年外婆家向法院提起訴訟狀告武漢一家餐廳存在侵權行為,最終雙方達成庭外協(xié)商和解,山寨外婆家要拆除店面懸掛的“外婆家”招牌,剔除店內點菜本、訂餐卡、酒水單等用品印制的“外婆家”字樣,同時一次性向外婆家公司賠償款2.5萬元。
近年來,我國關于商標維護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正在逐步完善,品牌的擁有者也逐漸有了一定的維權意識。
再加上畫皮畫骨難畫心,山寨餐廳雖然抄襲了品牌餐廳的外在,但在菜品質量和服務流程上往往學不到精髓,如果沒有掌握到核心的技術、管理理念、企業(yè)文化,輕者會因為無法給消費者帶來良好的用餐體驗而被市場淘汰,重者還會因為造成知識產(chǎn)權上的侵權,反而得不償失。
那么,抄襲和借鑒的邊界在哪里?
魯迅先生說“拿來主義”,提倡大家積極地去學習,批判閉關鎖國閉門造車的行為。
但到現(xiàn)在卻成為很多人不勞而獲的借口,更有人認為自己做的其實是借鑒,只不過借鑒得“太狠”。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說過,借鑒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餐飲作為一項商業(yè)活動,不同于內容生產(chǎn)行業(yè),生搬硬套的原創(chuàng)成功幾率非常低,我們提倡大家觀察優(yōu)秀同行的商業(yè)模式,從前人的成功經(jīng)驗中整理總結,從消費者的生活習慣與偏好中找到方向,進而從中領悟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
而不是像小學生抄作業(yè)一樣,連名字都不會改。
你覺得山寨這種行為到底是對還是錯?抄襲現(xiàn)象在餐飲這個行業(yè)未來會有改變嗎?
來源:餐飲人必讀